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清平乐 鸡鸣山 明末清初 · 陆求可
覆舟山右。
郁郁峰峦秀。
山号鸡鸣犹似旧。
那得鸡鸣时候。

当年开馆山头。
文章照耀千秋。
试问次宗何在,闲云一片悠悠。
雷次宗 南朝宋 · 宗炳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十
昔与足下,共于释和尚间,面受此义,今便题卷首称雷氏乎(《高僧传》六,慧远内通佛理,外善群书。时讲《丧服经》,次宗宗炳等,并执卷承旨次宗后别著《义疏》,首称雷氏,因寄书嘲之。)
与子侄书 南朝宋 · 雷次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十九
夫生之修短,咸有定分,定分之外,不可以智力求,但当于所禀之中,顺而勿率耳。
吾少婴羸患,事钟养疾,为性好闲,志栖物表,故虽在童稚之年,已怀远迹之意。
暨于弱冠,遂托业庐山,逮事释和尚
于时师友渊源,务训弘道,外慕等夷,内怀悱发,于是洗气神明,玩心坟典,勉志勤躬,夜以继日。
爰有山水之好,悟言之欢,实足以通理辅性,成夫亹亹之业,乐以忘忧,不知朝日之晏矣。
自游道餐风,二十馀载,渊匠既倾,良朋凋索,续以衅逆违天,备尝荼蓼,畴昔诚愿,顿尽一朝,心虑荒散,情意衰损,故遂与汝曹归耕垄畔,山居谷饮,人理久绝。
日月不处,忽复十年,犬马之齿,已逾知命。
崦嵫将迫,前途几何,实远想尚子五岳之举,近谢居室琐琐之勤。
及今耄未至惛,衰不及顿,尚可厉志于所期,纵心于所托,栖诚来生之津梁,专气暮年之摄养,玩岁日于良辰,偷馀乐于将除,在心所期,尽于此矣。
汝等年各成长,冠娶已毕,修惜衡泌,吾复何忧。
但愿守全所志,以保令终耳。
自今以往,家事大小,一勿见关,子平之言,可以为法(《宋书·雷次宗传》,与子侄书,以言所守。)
答袁悠问 南朝宋 · 雷次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十九
袁悠问雷次宗曰:「《丧服》:『大夫为贵臣贵妾缌』,何以便为庶母无服」。
又案《檀弓》云:「悼公之母死,哀公为之齐缞,有若曰:『诸侯为妾齐缞礼欤』?
郑注云:『妾之贵者,为之缌耳』。
《左传》云:晋少姜卒,明年正月,既葬,齐使晏平仲请继室。
叔向对曰:「寡君以在缞绖之中」。
案此,诸侯为妾,便有服也」。
次宗答曰:「大夫为贵妾缌,案注,贵妾,侄绨也,夫侄绨实贵,而大夫尊轻,故不得不服。
至于馀妾,出自凡庶,故不服。
又天子诸侯,一降旁亲,岂,容媵妾更为服也。
郑注《丧服》,无服是也,又注《檀弓》哀公为悼公母齐缞云:『妾之贵者,为之缌耳』。
此注谓诸侯为贵妾缌,既与所注《丧服》相违,且诸侯庶子母卒无服,皆以父所不服,亦不敢服,未喻《檀弓》注云何以服,言诸侯为贵妾缌邪?
《左传》所言,云少姜之卒,有缞绖之言者,是春秋之时,诸侯淫侈,至于甚者,乃为齐缞。
此盖当时之弊事,非周公之明典也(《通典》九十二。)
蔡廓 南朝宋 · 雷次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十九
蔡廓雷次宗云:「礼称唯主丧不除,恐此正施于嫡传重者耳。
按汉萧太傅云:「主丧独谓子也」。
又案王肃云:斩衰之丧未葬,直云主丧不除。
而王举重为言,明正谓孝子不变,馀皆除也。
今世人为妻亦不除主丧,将宜除邪」。
雷次宗曰:「不言三年,而云主丧,是不必唯施子孙也。
吉凶异道,不得相干。
殡柩尚在,岂可弁冕临奠。
夫主妻丧,以本重故也,谓不宜除(《通典》一百三。)
答诏悯雷次宗元嘉二十五年 南朝宋 · 刘义恭
 出处:全宋文卷十二
雷次宗不救所疾,甚可痛念,其幽栖穷薮,自宾圣朝,克己复礼,始终若一。
伏惟天慈弘被,亦垂矜悯(《宋书·雷次宗传》。)
鸡鸣寺坐凭虚阁啜茗戊辰 清 · 王又曾
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:丁辛老屋集卷八
稍下观象台,彳亍走东麓。
鸡笼覆我前,径旋螺顶缩。
抠衣入秘密(山门榜曰「秘密关」。),压压等雌伏。
廊深木鱼静,于时僧已粥。
亭午塔无影,冷见五层矗。
其前阁数楹,传自宣德筑。
牛首凤凰台,玄武湖灵谷。
石城绕右臂,形胜若奔逐。
英雄亮斯争,可笑时运促。
危栏不敢拍,袖手送以目。
宫阙久禾黍,禾黍化为屋。
莫询射雉场,那谱后庭曲。
一僧邀茗话,不省六代六。
但述梁武帝,衔感似在腹。
猗嗟四部荒,冀寻次宗读。
姑待野棠开,还就佛镫宿(「其南凤台牛首,其西石城长江,其东大内宫阙,其北后湖钟阜。」见明南刑部郎吕律《凭虚阁记》。「宁知玉树后庭曲,留待野棠如雪枝。」温庭筠《鸡鸣埭曲》也。)
钟律纬 南梁 · 萧衍
 出处:全梁文卷七
案律吕,京马郑蔡,至蕤宾,并上生大吕,而班固律历志,至蕤宾,仍以次下生。
若从班义,夹钟唯长三寸七分有奇,律若过促,则夹钟之声成一调。
中吕复去调半,是过于无调,仲春孟夏,正相长养,其气舒缓,不容短促,求声索实,班义为乖。
郑玄又以阴阳六位,次第相生。
若如玄义,阴阳相逐,生者止是升阳,其降阳复将何寄?
就筮数而论,乾主甲壬而左行,坤主乙癸而右行,故阴阳得有升降之义。
阴阳从行者,真性也。
六位升降者,象数也。
今郑乃执象数以配真性,故言比而理穷,云九六相生,了不释十二气所以相通。
郑之不思,亦已明矣。
京房六十,准依法推,乃自无差,但律吕所得。
或五或六,此一不例也。
而分焉上生,乃复迟内上生盛变,仍复上生分居,此二不例也。
妙尽阴阳,其当有以,若非深理难求,便是传者不习,比敕详求,莫能辨正,聊以馀日,试推其旨,参校旧器,及右夹钟玉律,更制新尺,以证分豪,制为四器,名之为通。
四器弦间九尺,临岳高一寸二分,黄钟之弦二百七十,丝长九尺,以次三分损益其一,以生十二律之弦,丝数及弦长,各以律本所建之月,五行生王终始之音,相次之理,为其名义,名之为通。
通施三弦,传推月气,悉无差舛,即以夹钟王律命之,则还相中。
又制为十二笛,以写通声,其夹钟笛十二调,以饮玉律,又不差异,山谦之记云,殿前三钟,悉是周景王所铸无射也。
遣乐官以今无射新笛饮,不相中,以夷则笛饮,则声韵合和。
端门外钟,亦案其铭题定皆夷则,其西厢一钟,天监中移度东,以今笛饮,乃中南吕,验其镌刻,乃是太蔟,则下今笛二调,重敕太乐丞宣达,令更推校。
钟定有凿处,表里皆然,借访旧识,乃是宋泰始中使张永凿之,去铜既多,故其调啴下,以推求钟律,便可得而见也。
武平中原,使将军陈倾致三钟,小大中各一,则今之太极殿前二钟,端门外一钟是也。
案西钟铭,则云清庙撞钟,秦无清庙,此周制明矣。
又一铭云,太蔟钟徵,则林钟宫所施也。
京房推用,似有由也。
检题既无秦汉年代,直云夷则大蔟,则非秦汉明矣。
古人性质,故作僮仆字,则题而言,弥验非近。
且夫验声改政,则五音六律,非可差舛,工守其音,儒执其文,历年永久,隔而不通,无论乐奏,求之多缺,假使具存,亦不可用。
周颂汉歌,各叙功德,岂容复施后王,以滥名实?
今率详论,以言所见,并诏百司,以求厥中。
祖冲之所传铜尺,其铭曰,晋泰始十年
中书古器,揆校今尺,长四分半。
所校古法有七品,一曰姑洗玉律,二曰小吕玉律,三曰西京铜望臬,四曰金错望臬,五曰铜斛,六曰古钱,七曰建武铜尺。
姑洗微强,西京临臬微弱,其馀与此尺同,此尺者,勖新尺也。
今尺者,杜夔尺也。
雷次宗何胤之二人作钟律图,所载荀勖校量古尺文,与此铭同。
主衣,从上相承,有周时铜尺一枚,古玉律八枚,检主衣周尺,东昏用为章信,尺不复存。
玉律一口,萧馀定七枚,夹钟有昔题刻,乃制为尺,以相参验,取细毫中黍,积次训定今尺最为详密,长祖冲之尺校半分,以新尺制为四器,名为通
又依新尺为笛,以命古钟,案刻夷则,以笛命饮和韵夷则,定合。
武平中原,送浑天仪土圭,云是张衡所作。
验浑仪铭题是光初四年铸,土圭是光初八年作,并是刘曜所制,非张衡(已上四条,并见《隋书·律历志》上。)
草堂传 南梁 · 萧纲
 出处:全梁文卷十三
汝南周颙,昔经在蜀,以蜀草堂寺林壑可怀,乃于钟岭雷次宗学馆立寺,因名草堂,亦号山茨(《文选·北山移文注》)
白下寓庐 清 · 薛时雨
对联 出处:古今楹联名作选萃
白下富莺花,旁人错比谢安石
青山狎猿鸟,此地曾栖雷仲伦
龙山泉铭 五代至宋初 · 徐铉
 出处: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三、全宋文卷二六、《徐公文集》卷二四
建康城北有鸡笼山焉,傍带潮沟,却临后湖。
宋元嘉中改为龙山,湖曰玄武,纪瑞也。
雷次宗之儒学,萧子良之西邸,遗踪可识,爽气常留。
东麓有泉,至清而甘,水旱不增减。
道人令隐构精庐于其阳,酷爱此泉,以为灵液。
因思前作皆有铭赞,而此独阙,常欲补之。
无何,夕次松下,恍忽若梦见一人,玄巾素衣,谓隐曰:「此泉已有铭矣」。
因徵其文,即高吟四句,吟罢不复见。
观其词意,无以加也。
余闻而异之,因篆于石。
其词曰:
原发石中,派分尘外。
如醴之味,与时而在。
庐山莲社图记绍兴元年十二月 南宋 · 李楶
 出处:全宋文卷三○四○
白莲社图,熙宁龙眠李公麟伯时所作也。
即云松泉石遂为道场,不以屋室碍所见也。
挈经乘马以入者,谢康乐灵运也。
篮舆而出、随以酒者,陶渊明也。
捉手相遇而笑谈者,社主法师慧远与简寂先生陆修静也。
坐石相对者,罽宾佛陀耶舍尊者与佛驮跋陀罗尊者也。
设师子金像而赞佛事者,雁门周续之道祖法师昙常、道炳也。
围坐于石台而翻经者,彭城刘遗民仲思南阳张诠秀硕西林释觉寂大师慧永法师慧持、慧睿也。
观流瀑而浣足者,南阳张野莱民也。
据胡床而凭几者,东林普济大师竺道生也。
坐兽皮而执白羽者,豫章雷次宗仲伦也。
法具而趺坐者,法师昙诜与道敬也。
策杖而行于山径间者,法师昙顺、南阳宗炳少文也。
雷仲伦、刘仲思、周道祖、宗少文、张莱民、张秀硕皆慕远师名德而投社者也。
释慧永、道生、耶舍尊者、跋陀罗尊者、慧睿,皆与远师道德相契者也。
慧持则远师之眷弟也。
昙顺、昙常、道炳、道敬、昙诜,皆远师之弟子也。
是为十八贤
至于陆修静,则远公每与之游,必过虎溪者也。
陶渊明远公为置酒邀之而不肯入社者,谢灵运则常种池莲愿入社、远公止之者也。
右三人外,驰驱行者、执经俗士与僮行胡奴凡十七人,皆附于图。
远公而下十八贤陈舜俞令举庐山记,自有传。
龙眠李楶德素为书其略。
绍兴改元岁次辛亥腊月望日谨记。
按:《乐邦遗稿》卷上,续藏经第二编第一二套第五册。
结社法集文 唐末宋初 · 释赞宁
 出处:全宋文卷四○
晋宋间,有庐山慧远法师,化行浔阳,高士逸人辐凑于东林,皆愿结香火。
雷次宗、宗炳、张诠、刘遗民、周续之等,共结白莲华社。
立弥陀像,求愿往生安养国,谓之莲社。
社之名始于此也。
竟陵文宣王,募僧俗行净住法,亦净住社也。
僧祐曾撰《法社建功德邑会文》。
历代以来,咸就僧寺为法会社也。
社之法,以众轻成一重。
济事成功,莫近于社。
今之供社,共作福田,修约严明,愈于公法。
行人互相彻励,勤于修行,则社有生养之功大矣。
近闻周郑之地,邑社多结守庚申会。
初集,鸣铙钹,唱佛歌赞,众人念佛行道,一夕不睡,以避三彭奏上帝,免注罪夺算也。
然此实道家之法。
往往有无知释子,入会图谋小利,曾不寻其根本,误行邪法,深可痛哉!
按:《乐邦文类》卷二,续藏经第二编第一二套第五册。
题画石 明末清初 · 屈大均
五言绝句 押冬韵
黄山携一,画出似奇峰。
怪石平生好,于兹得次宗(岱为地宗,太华其次宗也。)
韶阳道中望诸峰 明末清初 · 屈大均
七言绝句 押冬韵
削出枝枝是箨龙,无人道是一峰峰。
山灵作意为韶石,欲使巉岩似次宗华山号次宗。)
莲花峰篇赠黄山闵宾连 明末清初 · 屈大均
 押词韵第一部
我昔入秦关,手攀太华峰。
千峰为莲瓣,三峰为莲蓬。
三峰祗一石,一石三芙蓉。
纷纷莲花须,化作千万
白帝与明星,宫在千叶中。
高高五千仞,仙掌擎当空。
自谓天下奇,群岳不能从。
何意一黄山,莲花次宗
一茎上矗天,千瓣开濛濛。
从茎上至蕊,吹堕愁天风。
盘回穿岩窦,忽见轩辕宫
峰凡三十六,此峰太华同。
夫君几登陟,身染莲衣红。
自作黄山经,神与山精通。
文章亦巨灵,开辟将何穷。
玉昆处士金陵名胜图八帧 其一 钟阜 清 · 孙星衍
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:冶城絜养集卷上
龙蟠依旧枕江湄,馀地何曾让猘儿
紫气消沈黄屋冷,荒溪人觅次宗碑。
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一首 唐 · 皎然
引用典故:骊龙珠
宿昔祖师教,了空无不可。
枯槁未死身,理心寄行坐。
仁公施春令,和风来泽我。
生成一草木,大道无负荷。
论入空王室,明月开心胸。
性起妙不染,心行寂无踪。
若非禅中侣,君为雷次宗
比闻朝端名,今贻郡斋作。
真思凝瑶瑟,高情属云鹤。
抉得骊龙珠,光彩曜掌握。
若作诗中友,君为谢康乐
盘薄西山气,贮在君子衿。
澄澹秋水影,用为字人心。
群物如凫鹥,游翱爱清深。
格居第一品,高步凌前躅。
精义究天人,四坐听不足。
伊昔柳太守,曾赏汀洲
如何五百年,重见江南春。
公每省往事,咏歌怀昔辰。
以兹得高卧,任物化自淳。
还因访禅隐,知有雪山人
题藏公院 唐 · 耿湋
五言律诗 押豪韵
引用典故:次宗 林公
古院林公住,疏篁近井桃。
俗年人见少,禅地自知高。
药草(一作物)诚多喻,沧溟在一毫。
仍悲次宗辈,尘事日为劳。
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牡丹796年 中唐 · 元稹
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:陕西省西安市永寿寺
晓入白莲宫(白莲宫:东晋释慧远庐山东林寺,与慧永慧持刘遗民雷次宗等,结社精修念佛三昧,誓愿往生西方净土,又掘地植白莲,故称白莲社。后因称佛寺为白莲宫。此指永寿寺。),琉璃花界(琉璃:佛教以七宝庄严形容净界,琉璃即七宝之一。花界:莲花界之省称,此指永寿寺。清厉荃《事物异名录·佛释·佛寺》:“《白六帖》:花界、花宫……皆佛寺名。”)
开敷多喻草(开敷:指开花。敷,布,开。多喻草:指牡丹。佛教常以花草树木示人佛理。《妙法莲华经》卷三《药草喻品》佛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语:“如彼草木,所禀各异,佛以此喻,方便开示,种种言辞,演说一法。”),凌乱被幽径。
压砌锦地铺,当霞日轮映。
蝶舞香暂飘,蜂牵蕊难正。
笼处彩云合,露湛红珠莹。
结叶影自交,摇风光不定。
繁华有时节,安得保全盛。
色见尽浮荣,希君了真性(真性:佛教谓人本来就具有之不妄不变之心体。)